本集節目亮點

1.尋找國寶魚櫻花鉤吻鮭
2.數魚的天堂路
3.摸魚教授的第三人生

摸魚教授分類學,櫻花鉤吻鮭命定的羈絆

Timecode

02:01 「摸魚」教授因成績太差?投入愛護河川水域終身志業的契機
05:08 1977年5000元田野組隊,有沒有人想上山找傳說中的櫻花鉤吻鮭?
09:49 考察團訪問山上人家,找到七家灣溪櫻花鉤吻鮭見證者
12:06 從農委會到雪霸國家公園,水域專家科學知識如何協助護魚工作資源整合?
14:42 野外探勘,如何開啟「保育類野生動物界的VIP」櫻花鉤吻鮭數魚的天堂路
19:27 台灣魚類生態分類學大佬大多來自當年耐寒的數魚團隊
21:52 現行科技無法輔助數魚工作的原因
24:26 水中攝影know-how大放送,誰是櫻花鉤吻鮭的好厝邊?
27:44 1996年新竹頭前溪竟然壯觀小螃蟹軍團上溯?
30:00 摸魚教授與川流的羈絆延續至第三人生

01:12 竹山囝仔考運亨通,成績吊車尾進大學開啟野外調查旅程

06:05 國家高考榜首人生轉捩點,再次急轉彎為了「話語權」放棄鐵飯碗

10:15 一趟「計程車」的接駁機緣,得以從型態分類領域跨到分子生物分類學

17:21 核苷酸完整基因組定序的挑戰,奠定未來魚類身世解碼基礎

20:45 DNA定序算出台灣櫻花鉤吻鮭的遺傳距離,進而還原當時地貌

22:39 生物形態分類研究者前輩使用福馬林的兩難抉擇

25:30 DNA分析遺傳特徵證明物種親屬關係,科學跨領域創造探索生命雙贏局面

27:54 摸魚教授解答,蚵嗲到底是包蚵仔還是海豚肉?海豹肉?

29:50 巨觀物種形象到微觀DNA定序,生命科學研究精神本質就是跨領域整合

國家級考試學霸,摸魚教授「任性」人生急轉彎!

出身南投竹山,曾晴賢教授成長於樸實的農村家庭,物質生活雖清苦,但卻無法限制曾教授對於未來人生夢想的追尋。已邁入人生精彩第三幕的曾教授,小時候夢想成為機車黑手,求學時期為補貼家計甚至曾在大學期間當過計程車司機,白天讀書晚上載客。

攻讀碩士期間更受到恩師黃秉乾院士啟蒙,參與淡水魚分類研究和野外生態探勘。曾教授因「順性而為」,對於各領域議題廣泛涉略並投身其中,因此造就精彩多元的生活光譜。

摸魚教授

曾晴賢教授長期關注新竹頭前溪水域(圖片提供:曾晴賢教授實驗室)

對於台灣早期的農家子弟而言,國家考試是一個絕佳的翻身機會,1980年曾晴賢教授參加高考,並在這場考試中大放異彩,獲得了「水產養殖科」第一名殊榮,終於擁有一份「鐵飯碗」工作。

脫離了農村生活,躍升白領階級,曾晴賢教授與山川水澤的緣分卻未因此終結,反而開啟了新的一頁。

此時適逢國家生態保育研究起步,在讀碩士班時期的經驗累積之下,曾晴賢教授成為保育工作的諮詢對象,為求更全面且專業地投入台灣水域生態調查,曾晴賢教授毅然放棄收入穩定的公職,攻讀臺灣大學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班,積極研究分子生物學。

山川水澤,都是摸魚教授的研究室

摸魚教授

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主持人王俊程教授(左)、清大生科系曾晴賢教授(中)

與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執行長俞帆錄製podcast

曾晴賢教授的研究工作,從來不只是埋首於研究室,更是遍踏河川湖泊,在湍流間追尋蝦蟹魚貝的蹤影。

如何洞悉水中生態?如何估算魚隻數目?

隨著科技的進步,也許降低了難度,然而,再先進的設備卻仍需專家們身穿潛水衣,在河道中匍匐前進,克服低溫潛入10度c以下的溪水追隨魚兒的「天堂路」,團隊成員輪番進行數魚的浩大工程,工作結束後,亮出遍佈瘀青的四肢是光榮的數魚勳章。

摸魚教授

曾晴賢教授與實驗室團隊著潛水衣進行調查準備(圖片提供:曾晴賢教授實驗室)

「讓我們接近大自然後,會因為感動而對這些生物有更多珍惜的感情。」

曾晴賢老師於〈台灣水域護生活動〉文中如此感性寫道。也許就是因為從未離開過大自然,數十年來摸魚教授不厭其苦,推展研究不懈,呵護著臺灣的生態保育。

聯繫摸魚教授

你有興趣進一步了解數魚志工或有問題想請教或支持曾晴賢教授的研究計畫嗎?歡迎用email與曾晴賢教授聯絡!

摸魚教授Email|tsengchinhsien@gmail.com

摸魚教授曾晴賢
摸魚教授曾晴賢

1980年高考水產養殖科第一名及格
1986年出版台灣第一本淡水魚圖鑑
1992年發表全世界第一例魚類粒線體基因組解碼論文
1994年建立全世界鰻苗分子鑑定技術

目前任職|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教授
專精領域|魚類分類學、河川生態學、河川生態工法、水產養殖、分子系統學

文案撰寫:傅喻
審稿編輯:陳俞帆、鄭昀妮

訂閱收聽:Apple podcast AnchorSpotifyyoutube

感謝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友會的悉心指導,期待與您在Tech a Break節目中相會!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