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節目亮點
- 遇見茶葉科學調香師
- 電子鼻影子製茶師
- 科技製茶與未來發展的省思
Tech a Break S1EP03農科院陳柏安博士訪談綱要Timecode
上集
01:46 請回答1980s,博士遇見茶
06:37 台茶歷史錯綜複雜,選擇「茶葉」做為研究對象請三思?
10:24 農業科技研究院的角色,串接農民、企業與學術研究
14:55 科技解密製茶氣味,訓練製茶好鼻師
16:33 檳榔花味?茉莉花味?野薑花味?傻傻分不清楚,老師傅傳承氣味的困境
18:51 氣味教育,茶葉調香師的挑戰
20:09 關鍵字搜尋:清華大學電子鼻饒達仁教授,合力打造影子製茶師
24:04 茶博士最愛喝這一味茶
下集
01:54 怎麼包茶?球型茶葉與條型茶葉
03:40 台灣一支獨秀,包種茶的世界舞台
04:47 台茶本土茶精緻化,歷代公部門與茶產業的關係
07:44 台灣條形紅茶小故事
09:44 電子鼻進入茶產業契機:飲料茶崛起,大量商用茶需求高
12:34 茶文化大哉問,文化基底來自對茶葉本質的認識
16:39 Tea Pairing學問大,茶博士教你如何搭配茶食
19:42 茶博士不落俗套的結婚喜餅大公開
20:57 名品茶與口糧茶,各有千秋
25:08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影子製茶師的反思
命定的影子製茶師
1980年代出生的陳柏安博士,打從母胎開始養成喝茶的「習慣」,當時台灣茶葉產業正因公部門「還茶於農」的政策使台灣茶葉走向零碎小農化,過去百年來外銷導向的茶葉生態系逐漸瓦解。在當時的台灣社會喝茶仍屬於一種奢侈的習慣,擁有茶葉罐子作為擺設品更是小康家庭以上的身分證明。

茶葉博士陳柏安兒時泡茶(照片提供:陳柏安博士)
陳柏安博士因家庭飲茶習慣,自小穿梭於茶桶間嬉戲,包種茶的香氣更陪伴陳博士度過人生各個重要階段,現在則因愛茶投身茶葉研究科學領域,穿梭於產業、公部門以及學界,梳理台灣茶葉盤根錯節的產銷狀況,不遺餘力期望能以更宏觀的角度提升茶葉產業。
科學製茶與反思
味道判定是製茶的核心技術,然而人的嗅覺有許多不穩定的因素,會因人體逐漸衰老而退化,味道的形容也很難透過語言轉譯,因此陳博士找到清華大學電子鼻研發團隊教授饒達仁,藉由電子鼻技術教機器學習辨別味道,並進階訓練具有判斷能力的「影子製茶師」,智慧感測器成功再現老師傅嗅覺判定的製茶技術。

農科院陳柏安博士(左)風趣闡述「影子製茶師」專案(攝影:TechTHY鄭昀妮)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陳博士也時常反覆思索,科技的確可解決當下茶農或茶廠人力吃緊及長工時的痛點,提供大量品質穩定的商業用茶,但此舉是否又侷限了茶葉多元發展阻撓創新的可能性呢?
最後,陳博士談及茶葉文化時表示要如何定義發展「文化」是一個需要多方討論的課題。究竟什麼是文化與人性?
在人類學家眼中的「文化」並非專指高雅的品味或是知識與文明,而是當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想法、信念以及行為模式,陳博士期待智慧科技與台灣茶葉消費文化能擦撞出更多元的想像以及火花。
品聞茶葉的歷史香氣
自大航海時代起,貿易商隊將各種食材端到異國的餐桌上,特別是茶葉的流動,更因為陌生人效應,來自遙遠東方的深色乾燥葉球在熱水之中舒展開來,撲鼻的清香是經由勞師動眾遠渡重洋而來的珍貴逸品,更因為外國使節彼此餽贈更加奇貨可居。
當時歐洲各國刮起各種東方美人想像的風潮,日治時期新竹地區盛行的「膨風茶」(又因為茶葉發酵產生的白色毛狀而有白毫烏龍之稱)未經人工調味,卻能散發天然的蜜香而贏得「東方美人」的別稱。
從語言也不難發現大航海時代交流的蛛絲馬跡,法文的茶(thè)聽起來跟福建話的茶一模一樣,而台灣茶行或飲料品牌中常出現的「白毫」其實為福建話「Peh-ho」,荷蘭文則直接音譯為「Pekoe」,當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為紀念首次將茶葉引進給歐洲的Orange-Nassau皇室,故於Pekoe前冠上Orange致敬,爾後Orange Pekoe(OP)更成為西方評判茶葉等級的標準!
我們非常歡迎愛喝茶的你在下方留言板與我們分享對這一集節目的想法或於預見科技桃花源fb粉絲團給予意見與回饋。
在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友會的大力支持下,為改善因疫情線下活動取消所帶來的影響,由預見科技桃花源規劃執行的Podcast線上聲音節目-Tech a Break,將聲音檔案存取於網路空間上,聽眾可於任何時間擇取感興趣的內容聆聽。Tech a Break提供防疫期間無法出門參加實體活動的⺠眾,有另一擷取高品質新知的途徑,打造「零碎時間也能輕鬆獲取有趣新知」的節目風格,就近期時事、科技科普、社會需求等議題進行對談。
訂閱收聽:Apple podcast 、Anchor、Spotify、youtube
感謝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友會的悉心指導,期待與您在Tech a Break節目中相會!
精選活動推薦
新芳春茶行2020年展覽《TeaWave茶香流動》,陳柏安博士亦於展覽中提供部分內容與精彩體驗技術,展覽地點位於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09號,展期至2020年11月15日,歡迎對於科技與台灣茶葉歷史有興趣的你一同前往體驗台茶風貌。
文案撰寫:鄭昀妮
審稿編輯:陳俞帆
特別感謝單位:(按筆畫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