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人們傾向將既有的分類系統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既有的系統價值帶來自主專責以及穩定的社會秩序難以取代。在資訊量過載大爆炸的時代,我們確實需要仰賴專業分工;然而,當系統過度僵化,一座座龐大資訊壟斷、專業獨立分工的「穀倉」將導致我們看不清既有的風險,甚至錯過資訊交流的機會,少了創新發生的契機。

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期盼,透過跨界交流以及適切的科技輔助,有助於消弭這些界線,身處高度依賴專業專業分工的世界,我們時常因為在框架內朝向單一目標前進,對周遭事物一無所知,錯過了或許通向更美好可能的岔路口。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再尋訪新景點,而是擁有新視野」

法國文豪馬賽爾・普魯斯特

福祉科技實務與未來展望交流會議

預見科技桃花源團隊期待創造跨領域的談話與視野持續辦理系列活動。七月中旬,於成功湖畔旁的清華水木書苑舉辦「福祉科技實務與未來展望交流會議」。主題聚焦於熟齡健康議題,同時邀請關心高齡生活各種樣貌與需求的朋友們共度夏日午茶時光。與會團隊有新竹在地深耕養護機構-「新竹榮譽國民之家」、台灣創新創業企業「輔具家ATHome」「老玩客LetWeCare」清華載物書院厚德書院以及新生「有溫度的發明少年」江承蔚同學,分享彼此的耕耘成果與未來藍圖。

福祉科技

於書香四溢的清華水木書苑舉行「福祉科技實務與未來展望交流會議」

(攝影:TechTHY鄭昀妮)

具資訊大集合,熱搜便利生活關鍵字

對於復健協助器具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單拐?助行器?輪椅?台灣可謂輔具製造大國,產品推陳出新款式紛雜,如何選購充滿學問,然而,消費者因資訊掌握不精確而未能滿足需要的情形卻屢見不鮮。

物理治療師出身的輔具家創辦人暨營運長劉旻宜觀察並梳理輔具需求的服務缺口,因而創辦「輔具家ATHome」,成為輔具市場中介於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資訊平台。藉由行為能力與需求定義作為分類,幫助消費者快速掌握輔具類別、購買地點、使用須知、試用管道、補助申請等資訊整合。匯集市場資訊給消費者之外,劉旻宜期待這些資訊能夠回過頭幫助廠商和政府,理解需求市場和鼓勵研發能量。

台灣有良好的研發條件,和一定程度的需求市場,卻因為供需雙方缺乏對彼此的了解,民眾不瞭解什麼樣的產品適合自己,研發端也難以掌握民眾的需要。政府各個公部門體系對輔具補助方案未經整合,民眾時常無法理解申請方式,都成為購入輔具的難關;未來配合長照2.0政策的「特約輔具商店」,民眾的購買與補助體驗將能改善。

延伸閱讀:輔具家打造資訊平台,點亮馬車的神仙教母

新竹榮譽國民之家,醫養合一溫暖的大家庭

榮譽國民之家是醫養合一的體系,過去提供單身榮民養老服務,現在擴及榮眷和一般民眾。由於垂直整合完善,據點廣泛分佈於全台各地,榮民之家有著完善的資料庫,可作為場域研究第一手資料協助優化服務設計流程。

新竹榮民之家陳桂美家主任更是積極進行橫向連結,以在科技城新竹做為基地,他期待能夠以新竹榮家作為實驗場域,引進適合高齡長者的科技服務系統,並驗證,爬梳機構照顧的需求與痛點以做修正,進而推展協助更多需求者。

當台灣走入高齡社會,如何提升高齡生活品質成為必須面對的課題,新竹榮民之家支持賦能的減法照顧,因此整體照護不單注重長輩身體機能健康狀況,更期待能藉由符合人性習慣的科學系統導入,提升榮家內部醫護夥伴、照服員工作品質,以及高齡住民自身的主體性與心理照顧。

坐在醫院診間被宣告『失能』的霎那,即使仍具思辨能力、行為也尚未完全退化,但當醫師轉頭向家屬說明『病情』與『需求』時,當下的個體主觀感覺已被世界遺棄

這是許多高齡被照顧者心中共同的痛點。新竹榮民之家的陳桂美家主任與我們分享榮譽國民之家不單是醫療機構養老,更是陪伴長輩度過豐富銀髮生活的家。目前失智者照護需求伴隨高齡趨勢浮現,科技如何輔助賦能帶給失智長輩具尊嚴生活是刻不容緩的議題,期盼共同規劃更多元的想像。

讓高齡動起來,老玩客設計高齡生活新玩法

老玩客是由清大校友創立的社會企業,鼓勵熟齡活出精彩回甘生活,今年度更協助熟齡族群持續運動促進健康。與服務科學所王俊程老師合作USR計畫,以串連清大研發能量,導入科技協助熟齡族群可以以安全又精準的運動處方,提升自身的健康。

一般常見的高齡運動缺乏專業評估與挑戰性的情形,導入IoT技術,設計前、後測,輔助熟齡朋友理解自身身體狀況,佐以人性化的目標和趣味社交活動,有感知的體察自己身體的進步,讓運動不再是疲憊乏味,而能夠自然成為熟齡生活的新重心。

老玩客執行長廖健妤分享了近年舉辦的各類活動,有青銀共滑的「龍舟競賽」,讓年輕人和老人協力完成競賽,運動之餘更促進世代融合。

今年年初因COVID-19疫情影響被迫取消的新竹城市馬拉松,老玩客為提供訓練已久的高齡玩家們一個圓夢舞台,更策劃「新竹沒有馬拉松」競賽!於清華大學南大校區進行「迷你馬拉松賽道攝影」讓馬拉松結合攝影,參賽長輩除了運動,還能留下活力煥發的影像與親朋友分享如何「玩」出精彩人生第三幕。

延伸聆聽:老玩客為高齡生活設計,玩出回甘人生|Tech a Break S1 Ep01 

輔具發明奪大獎,溫度少年江承蔚為阿嬤暖心研發

江承蔚是今年應屆考上清華大學的新生,不同於一般入學管道,江承蔚以清華學院學士班的「拾穗計畫特殊選才」計畫入學,注重學生的特殊資歷。

就讀明道中學時期,承蔚因不捨從小養育自己的阿嬤因病長年臥床,透過敏銳的觀察力爬梳失能阿嬤的真實需求。生病前的承蔚阿嬤,是個注重儀容整潔,每天洗頭打理護髮不鬆懈的慈祥長輩,因此承蔚由此延伸設計臥床也能輕鬆照顧女人的第二張臉-頭髮的溫柔科技,並多次在發明獎展露頭角,也讓他獲得「有溫度的發明少年」的美名。

下午茶席間,江承蔚分享他的兩項發明,分別是「輪椅動力裝置」和「可攜帶式身體清洗裝置」。輪椅動力裝置的發想,來自於江承蔚觀察到一般市售電動輪椅價格高昂,因此開發設計具有卡楯的動力裝置,能夠簡易拆裝上一般傳統輪椅的桿子,希望能夠以相對便宜的價格,達到電動輪椅的效果。

為阿嬤臥床設計的可攜帶式身體清洗裝置則是提高行動不便者洗澡的便利性,蓮蓬頭能夠局部一邊清洗身體表面一邊吸水,雖無法達到強勁水柱SPA洗澡的舒暢,但其設計原理顧及身障者洗澡的隱私、尊嚴以及主體性,也同時部分減輕照護者的負擔與移位摔倒的風險壓力。

擊破穀倉效應,科技可以帶來美好生活

2023 03 26 下午5.06.39

「福祉科技實務與未來展望交流會議」大合影。

(攝影:TechTHY傅喻)

自從1984年.com字尾出現,網際網路世代正式全面啟動,網路搜尋引擎更成為現代人取得各種想法與資訊重要方式。然而,無論你身處何種專業領域,預見科技桃花源真誠呼籲,有些時候改變平時接受資訊或新聞的管道,關掉筆電、進入場域實體走一趟,與做事方法渾然不同的「他人」不期而遇,進而促成想法交換、創意激盪。

前進社會創新理想道路上,死守效率可能適得其反,人類的生活不只有一種合理模式。任何社會裡的人們往往認為自身文化合情合理,然而面對高齡社會,以及對於更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藉有同時擁有局內人與局外人的觀察眼光,加以導入以人為本的服務設計,透過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跨領域串連,科技不再冰冷,而是緊密連結人們生命體驗的重要角色。

特別感謝單位(按照筆畫順序)

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友會

老玩客股份有限公司

阿金姐工作坊

清華大學水木書苑

清華大學厚德書院

清華大學載物書院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新竹榮譽國民之家

文案撰寫:鄭昀妮、傅喻
審稿編輯:陳俞帆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