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今年5月時,桃花源在TechTHY MeetUP沙龍邀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曾晴賢教授的分享。曾老師的團隊長年投入河川環境保育工程,並協助讓原本設計不良的魚道,重新調整成一條讓魚群安全回家的路。

當時曾老師提出新竹關西牛欄河的魚道修復行動,因此桃花源從7、8月便開始尋求經費資源,曾教授的團隊也為此奔走多趟,場勘魚道狀況、採買工具木料、向鎮公所申請場地。在密集的討論之下,與曾老師共識以「生態工作假期」的方式來運作看看,慢慢建立工作假期的模式,培養魚道修復工作的長期人力。

這趟旅程,希望能讓參與者親身體驗與環境生態互動時的感動。

24

▌牛欄河的豐富文史和生態

在秋高氣爽的11月時節,桃花源一行人踏上關西小鎮。上午的行程,曾晴賢老師邀請他的在地好朋友-關西鎮釣魚暨環保協進會、劉創盛總幹事,以及關西鎮鄉土文化協會理事、繆美琴女士,為大家導覽牛欄河的文史故事和生態環境。

「東安古橋有新橋和舊橋,看得出來分別是哪一座嗎?」

「河裡都沒有石頭,正常嗎?」

「河道兩側的雜草看起來很凌亂,卻扮演著重要的棲息角色。」

透過劉大哥和繆繆老師生動地解說,才了解那些乍看一般或是不起眼的景色,背後都有其故事和意義,讓我們更能感受地方的細節。

關西鎮鄉土文化協會理事、繆美琴女士

關西鎮釣魚暨環保協進會、劉創盛總幹事

▌挽袖下水捲褲管,魚道修復大學問

緊接著就是今日的重頭戲!一早就在下游籌備的曾晴賢老師,首先展示前一天在魚道置放的陷阱,跟團員說明牛攔河的魚道興建緣由,檢視和剖析魚道的結構。「最好就是都不要蓋魚道啦!」曾老師笑著說,畢竟魚道仍是人為工程,以原始山水守護河溪生態的方式才是最理想的。

091

以陷阱捕獲的「粗糙沼蝦」,也是熱炒店常見的炸溪蝦種類(有原地放回)

曾老師研究團隊示範流速計的使用方式

進入工程施作階段,我們跟著曾老師查看魚道損壞的結構,專心聆聽維修步驟和工具使用。雖然因為行程時間緊迫,無法完工所有毀損的部位,但非常感謝曾老師團隊工程師手把手且耐心的教學,在急湍的水流中流動流汗,深刻體會到環境保護之不易!

10

曾晴賢教授解釋魚道狀況,以及需修復的部位

由曾老師團隊成員指導小旅行團員修復

馬武督用在地咖啡走出產業新路

午後,我們前往位於羅馬公路上的水岸馬武督咖啡廳,由馬武督咖啡生產合作社的青年嘉延,領路拜訪在地竹雕藝術家,探索咖啡農園認識咖啡的種植與生長、體驗手烘咖啡,讓團員透過五感了解合作社的社員們(農民、返鄉青年)彼此如何相互合作,發展能與環境共處、又能為地方帶來收益的運作模式。

馬武督的咖啡園導覽、手烘咖啡體驗

馬武督咖啡生產合作社宋明光社長也分享,近年在井井咖啡的輔導之下,咖啡風味不斷提升,並且透過桃花源的媒合行動,運用世創生物科技的電子鼻氣味感測技術,開發「雲端智慧咖啡發酵桶」。目前設備進入發酵測試、蒐集數據的階段,將運用今年到明年三月採收期間的產量,希冀能為產區累積完整與建立專屬的風味資料。

16

文案撰寫:吳映嫺

審稿編輯:楊欣恩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