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新竹關西
想必很多人聯想到「仙草的故鄉」
這一趟小旅行讓我們
跟著摸魚教授曾晴賢、馬武督咖啡合作社
帶大家體驗這座古樸小鎮非凡的樣貌

走進關西小鎮

關西鎮擁有得天獨厚的好山好水,被譽為長壽之鄉,是什麼樣的環境與景象,孕育在地居民快樂又健康的生活?這趟旅行將挽起衣袖、捲起褲管,用手腳深入牛欄河的親水風光,打開五感、從咖啡體會馬武督社區的永續眼光,邀請你一起光臨這座純樸的小城,一探究竟!

活動領路人

摸魚教授曾晴賢教授

曾晴賢教授任職清華大學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研究魚類生態 40 年,自嘲是一名資深「摸魚」教授,從來不只是埋首於研究室,更是遍踏河川湖泊,在湍流間追尋蝦蟹魚貝的蹤影。他將畢生心血傾注於台灣水資源與生態保育,並與實驗室團隊夥伴成立「清華生態顧問」的永續事業。

延伸收聽:Tech a Break S1 EP11 從公務員到摸魚教授

曾教授在各地的河川環境保育工程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如:秀姑巒溪洄游魚類生態研究、新竹頭前溪毛蟹復育與魚道設計(竹北豆腐岩),甚至到中國青海教藏人做魚道,引導當地人對魚類資源進行生態永續規劃。

S 9740295

竹北豆腐岩

他以身體力行守護台灣水文環境數十載,不辭勞煩到各處演講分享,希望能向大眾傳遞正確的生態廊道設計規劃的觀念,除了要了解魚蝦等生物的生態基礎資訊(需求條件、天敵問題),確立上下游邊界環境與水位地形,魚道本體的結構也要考量生物溯河和休息的能力,並將魚道營建視為水利工程的一環,「用魚的思維、設計系統性的魚道」,才能有效守望這片土地上的生物。

退而不休的曾教授,希冀未來在新竹關西牛欄河設立魚道示範場域。這些環境工作很仰賴跨領域人才的合作,因此盼望能有前瞻科技(如:水下環境的AI影像辨識),讓一同加入魚道工程與生態保護的行列,也期待攜手更多民眾的力量,讓台灣更多地方注入具有生態及環境教育意義之能量與價值。

小旅行

曾晴賢教授檢查牛欄河魚道狀況

「北台灣精品」馬武督咖啡生產合作社

位於新竹縣關西鎮的馬武督地區,因富含大量石灰質的天然條件,自民國40年代起便是新竹的礦場重鎮。民國60年代、在十大建設背景之下,水泥需求量增高,採礦場因此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然而長期炸山挖礦的行為,耗盡地力生態,影響當地居民的居住安全。在環保意識抬頭、加上政策引導產業東移之下,採礦場因此停工,僅剩裸露斑駁的地景與提心吊膽的老居民,卻也慢慢恢復原有自然生態的澄澈與寧靜。

在地

馬武督地區,逐漸恢復生態自然靜謐的樣貌

停止礦採後,金山社區發展協會積極找尋在地經濟的出路。由於地形和土質的特性,讓當地展開咖啡栽培的投入,農民成立生產者合作社,邀請專家學者手把手指導發酵、烘焙等咖啡後製技術,嘗試導入科技應用在田間管理,逐漸吸引青年返鄉活化社區,也重新活絡在地經濟。

7月舉辦「智慧農業提案黑客松」,學生與咖啡農討論如何以科技協助解決困境

2022年1月,馬武督地區的居民迎來關西廢礦的好消息,並持續與採礦業者溝通,共同為社區再生和轉型盡心盡力,期盼運用茶、咖啡、礦業文化等獨特的在地元素,帶動在地自然生態與觀光發展,經營與自然共存的永續社區產業。

關西小旅行.行程資訊

❙ 時間:2022.11.09 (三),09:00~16:00
❙ 集合地點:當天09:00於牛欄河集合,確切位置和相關行前資訊,待後續email通知
❙ 報名連結:https://lihi1.com/4PXVw
❙ 行程:
-上午:魚道修復、生態與在地導覽 @關西牛欄河/東安古橋
-下午:果園走訪、咖啡與陶鍋手烘體驗 @水岸馬武督咖啡
❙ 注意事項:
(1)需自行開車前往。
(2)需自備雨鞋與替換衣物。
(3)午餐於關西老街自理。

主辦單位:工研院院友會─欽泰講座: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

小旅行

文案撰寫:吳映嫺

審稿編輯:楊欣恩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