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需要科技嗎?
科技應如何為農業改善困境呢?
👉 7/1-7/2智慧農業提案黑客松,等你來挑戰:https://lihi1.com/0HVCc
早期的台灣在「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背景之下,農業的發展特徵並非如歐美大規模的莊園經濟,而是以家庭農場、小農經濟的小規模生產模式,土地也由於傳統華人觀念而不斷被分割繼承、變得破碎。
隨著產業升級與轉型,高度勞力且仰賴家庭人力的農事工作,面臨勞動人口外流與高齡化的問題,農業生產的技術和技藝隨著老農、老師傅凋零;近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之下,面對誰來從事三十、五十年後的食物生產的議題更顯迫切。
現今台灣農民所面臨的困境相類似:生產規模有限、資金投入高,對於剛踏入農業或是想追求高端技術的農友,還有專業知識欠缺的問題。在種種不利的條件之下,無論在成本管控和產值提升都難以在市場競爭中達成理想的目標。

▌「智慧」地解決農業問題
台灣在資通訊技術的發展與創新能力聞名全球,政府部門也開始嘗試如何運用科技扭轉農業環境,從長期的數據監測、以資料導向作為管理依據的「精準農業」,到透過物聯網相互連結裝置、藉由雲端與大數據分析,提供即時的環境數據感測與預測的「智慧農業」。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
過去農民主要以經驗、感覺來判斷灌溉、施肥、投藥的用量和時機,耕種的軟實力收納在個人身上,難以用客觀的方式解析和記錄。如果農場裝備了各式的感測元件,生產者便能即時取得環境溫濕度、氣壓、光照、土壤含水量與養分等不同的關鍵數值,瞭若指掌作物的生長情形,並採取最適宜的農事措施和掌握風險管理;也可以進一步結合如影像辨識、機器人等前瞻技術,節省過度的人力物力、輔助老農的知識經驗傳承,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和永續性。
▌Being Smart: 從了解自己的土地開始
新的技術和資源是否提供更好的決策和更有效率的執行模式還有待嘗試和討論,然而在農業勞力高齡化、國家糧食安全等挑戰之下,農業型態勢必面臨整合和轉型的議題。
以台灣農民的小農體質看來,一定直覺應用科技發展智慧農業「很貴」,無法負擔這般巨額的改變和投資,但我們可以將其視作整合的概念和工具,每位農業經營者應該了解自己的田間資訊、相關技術與資源條件,結合自家務農經驗與科學化管理,找到有利於農場經營的優勢,用以提供即時快速的指引,降低新一代青農進入農業的門檻,農夫也可能從勞務付出轉變為決策者,擴大影響農業生產鏈的影響,驅動新的營運管理模式。
延伸閱讀:智慧創生:新農民創業與升級行動指南
▌智慧農業黑客松:關西馬武督咖啡農場
位於新竹縣關西鎮的馬武督部落,從民國40年代開始便是石灰石礦場,長期炸山挖礦耗盡地力生態,也影響當地居民的居住安全。金山社區發展協會在停礦後,積極發展獨特的社區產業,投入咖啡栽培與加工,創造就業機會,並吸引青年返鄉活化社區也活絡在地經濟,帶動自然生態永續與咖啡觀光產業經營。
自行摸索多年後,2021年馬武督咖啡農民成立生產者合作社,邀請專家學者手把手指導發酵、烘焙等咖啡後製技術,並嘗試導入科技應用在了解土地環境與耕種條件,以提升更高品質的咖啡豆。
本次「智慧農業黑客松提案競賽|環境感測晶片X農業IoT 」,以關西馬武督咖啡農場作為場域,邀請參與學員了解社區所面臨的議題和困境,並應用「環境感測技術」發想科技解決方案,提供農場團隊以更有效率與效益的方式管理和經營。
▌活動資訊
智慧農業提案黑客松|環境感測晶片X農業AIoT
☕️ 時間:2022年7月1日(五)- 7月2日(六)
☕ 地點:新竹縣關西鎮馬武督咖啡農場、統一度假村(新竹縣關西鎮金山里34號)
☕ 人數:30人
☕ 報名費用:免費,但需事前繳交1000元保證金,將於活動報到時退費
☕️ 報名連結:https://lihi1.com/0HVCc
☕️ 活動聯絡:techthy.service@gmail.com

文案撰寫:吳映嫺
審稿編輯:楊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