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正報名中------

啜吸一口咖啡。

當你的鼻息吐納盈滿咖啡香氣,舌齒浸潤著咖啡的風味與觸感,美好的餘韻為你的心神驅離了混沌而迎來清朗—英國聯合Union Hand-Roasted Coffee創始人說,你正走在咖啡精彩的最後一哩路上。

【04/15(五) 10:00~16:30,當咖啡遇上人工智慧|邊緣運算與電子鼻氣味科技咖啡應用沙龍】

👉 報名連結:https://lihi1.com/WWCJX

▌活動引言

咖啡的旅程,得走過了種植環境、採收處理、包裝靜置、烘焙研磨、沖煮技術到風味探索,每一道如實驗般的製作程序、每一個可言說與不可言說的微小變因,都造就了當下這一口咖啡的最終滋味。

前段的影響因素,包含了種植地的氣候風土與海拔高度。雖然台灣處在種植咖啡理想的緯度帶上,然而地狹人稠及地勢多變,並非人人都能具備產地優勢,台灣的咖啡農往往要在美中不足的農地上透過不斷失敗、嘗試與調整,才能結出理想的咖啡果。一旦其中一個小環節出了問題,只能再等待來年的收成。

2022關西鎮咖啡節 導覽員說明咖啡果生長過程

而當成熟的咖啡櫻桃被細心地從枝葉間旋摘而下,便踏入充滿化學變化的奇妙旅程。不同的加工處理法如日曬、水洗、發酵等工法左右著風味的樣貌,而烘焙的條件也影響著甜味與酸度的比例,任何微小的變化,都會產出不同的結果。

咖啡豆

咖啡櫻桃採收後日照與水洗、發酵的樣貌

咖啡在台灣歸類為特用作物,不僅產量不高,種植面積也不大,可敬的是,台灣仍有不少咖啡農在不甚理想的天然條件以及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咖啡製程中,產出杯測成績80分以上的精品咖啡。再加上近年台灣咖啡進口量與本土栽種的數量都不斷上升,對此一作物的重視,也將形塑著台灣的茶飲文化、農業發展實力以及科技研發實力的樣貌。

歷年咖啡生產量與咖啡種植面積變化

▌咦?為什麼提到了科技研發實力?

近年,台灣在全球咖啡舞台嶄露頭角,在烘豆、杯測、咖啡師大賽、沖煮大賽都曾獲得世界冠軍,在後端製程的技藝與能力不容小覷;然而,由於先天風土條件限制,國內未建置完善的咖啡生產系統,咖啡農民並不了解咖啡園的田間管理方法。

井井咖啡創辦人陳璽文先生說:「台灣的咖啡後製能力非常強,如果能有科技導入協助改善耕作環境,讓我們能更精準地了解土地發生了什麼事、果樹需要什麼,進而產出品質優良的咖啡果實,那麼台灣的咖啡肯定可以更加往前邁進!

因此我們開始好奇,當咖啡遇上人工智慧,那些不可言說且難以掌握的變因們是否能因此找到解方,讓我們產出屬於這座島上獨特的咖啡風味,並且能使我們鍾愛的風味與口感永不變調?

當咖啡遇上人工智慧
4/15(五)10:00~16:30
👇邀請你一起來談科技、聊咖啡~👇

▌活動資訊

當咖啡遇上人工智慧|邊緣運算與電子鼻氣味科技咖啡應用沙龍

☕️ 時間:2022年4月15日(五)10:00~16:30

☕️ 地點:32π 青年基地(新竹市東區林森路32號一樓)

☕️ 報名連結:https://lihi1.com/WWCJX

☕️ 活動聯絡:techthy.service@gmail.com

☕️ 主持人:陳璽文・清華大學厚德書院副執行長

☕️ 講者與主題:

  ① 【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簡介】邱弘緯教授・台北科大電子工程系

  ② 【電子鼻在香氣風味上之應用】邱仕文執行長・世創生物科技

  ③ 【咖啡後製的微生態系統及其應用潛力】陳倩琪資深研究員・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④ 【井井X清大智慧製造—數據與咖啡烘焙成果分享】丁冠福AI產品經理・威強電工業電腦

FB用 第三張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智慧環境晶片系統與應用聯盟、井井咖啡
協辦單位|TechTHY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昌禾教育事務基金會
指導單位|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文末解答:
根據我們訪談井井咖啡發酵研發師鍾寶惠,咖啡產量在2019-2020間下降,是受到霜害以及病蟲害影響。除了心疼辛苦的咖啡農,我們也在思考著,是否能有相關科技居中輔助,減少這方面的損失呢? 歡迎有技術、有需求、有想法的您一同加入討論喔!

文案撰寫:楊欣恩
審稿編輯:吳映嫺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