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大綱
2021年7月3日我們在線上舉辦了一場由周傳久博士主講【邁向超高齡社會後|借鏡歐美經驗,打造有價值的幸福老後】講座,詮釋「有價值的幸福老後」,深獲參與者認同。
本篇為您整理了講座重點,希望能夠協助您無論在自我人生價值實踐,又或者是在投入銀髮相關服務之前,都能夠透過周博士所提出的思維架構做更深入地思考!
熟齡生活實驗室將持續針對『熟齡幸福生活』邀約專家前來辦理系列講座,歡迎按讚👍追蹤 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粉專 參與。
👉 點擊觀看 周傳久博士 【邁向超高齡社會後|借鏡歐美經驗,打造有價值的幸福老後】講座影片回放
重點整理
周傳久博士2004年到丹麥、2005年到以色列,觀察到這兩國很好的長照環境,發現他們所使用的設備多由台灣出產。可能原因是售價較高,外國較能負擔;也或許是歐美國家面對長照環境的態度是「解決問題而尋找不同手段」,因此能善用設施。
他認為台灣的長照環境問題不是硬體與錢,而是在價值與方法上必須與時俱進。周博士分享他所認同的觀點:
世界上高齡社會的發展,沒有先進國家,只有「先做國家」。他國是比我們早碰到這些問題;雖然碰到問題借鏡國外經驗是不錯的方式,然而我們自己發生的問題,我們應該對自己更瞭解;需先了解自己國內發生問題背後的原因與價值基礎,再思考解方,在不了解自身條件時,一味追求國外的作法,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甚至創造出更多問題。
前導思考:創造「讓人們有表達和分享知識的機會」
在歐美國家的關懷據點裡,有很多社會互動如:讓熟齡族群藉由自身積累的知識與智慧拍賣盆栽,將他們的知識與解說所賣出的盆栽收益,捐贈給需要的非營利組織,這樣發展熟齡照顧的前提是:「相信人們擁有與生俱來的潛力」,或許在60歲以前受限於職業特性,所以還沒機會展現出來。
若我們能提供支持(不單就生理的照顧,還包含自我實現、追求自身期待的生活),就能讓銀髮族群創造機會,幫忙更多的人,而不是從「我們認為銀髮族應該怎麼過」的思維提供照顧服務。
讓我們判斷「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我們在看歐美國家的長照發展,常常只看到「怎麼做」的結果,卻沒有細細思量背後的前導價值,因此也不可能直接把他們的表象結果直接搬過來。
線上講座進行中,觀眾熱烈與周傳久老師互動交流。
長照發展的基本思維與步驟
1. 價值 2. 處遇
3.願景(目的)4.策略(工具)
5.資源(用法)6.不斷省思方法
- 基本的人觀:相信人有創造的能力,相信人人有差異性,人人擁有不同的能力與資源,並能夠在關係中因責任帶來的快樂歸屬。
- 基本的照顧觀:提供照顧,是支持自我照顧、利他參與,並且有生產力的老化並且支持自我實現。
- 發展服務機制與倫理議題:在人觀與照顧觀之後,發展服務機制與倫理議題也會被重視,例如芬蘭發展出長照教練公司、荷蘭則有長照企管顧問公司。周博士曾在挪威閱讀一本有關失智科技發展倫理的教科書,感慨在國內鮮少討論銀髮科技倫理,例如媒體近期常報導孫運璿、李國鼎發展科學園區的故事,卻鮮少提及李國鼎提出的「第六倫」等核心倫理價值,而這才是科學園區發展順利的根本。
- 非正式照顧者的重要性:在超高齡社會趨勢的處遇中,「非正式照顧者」才是最重要的: 並非家人與長照單位,而是鄰居、生活中會接觸到的人。
- 設計服務的價值觀,決定了熟齡生活的品質與價值:心中的人觀與前導思想,會決定我們覺察到什麼樣的需要,照護的角度以及政策推行的方式也會因此不同。例如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後,歐洲照顧服務的相關網站多探討如何在防疫期間降低人的孤獨感,並且增加幸福感。許多台灣的安養機構則以防疫之名,越來越限縮受照顧者的生活範疇與機會。
- 認知到社會文化與思維習慣的差異:社會文化脈絡並不同,思維習慣也不同,例如歐美國家在互動問答中可以得到直觀的回應「1就是1,2就是2」,但在我們的社會中恐怕得在問答中婉轉迂迴繞了好多圈,這樣的照護互動所產生的問題,沒有任何一個歐美國家有辦法為我們提供解答。



周傳久老師會後與工作夥伴分享他手邊的資料庫照片。
🔗 周傳久老師提供之各國高齡服務相關資訊連結
分類 | 連結 |
---|---|
關於基本照顧觀 | 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 英國獨立媒體 Positive News 世界衛生組織 |
關於服務設計、評鑑、老人人權和尊嚴 | 23+1照護 熟齡樂高 荷蘭史坦德專業大學影響力實驗室 地毯式預防性家訪、延緩失能、福祉維護 |
荷蘭 | Vilans 博祖克 |
挪威 | 國家老齡化與健康諮詢部 高級政策中心 |
以色列 | Milbat NGO 緊急救援中心 Itzikcards – 專業情感投射卡 |
比利時 | 失智症中心 |
芬蘭 | 芬蘭退休金中心 健康促進研究中心 熟齡志工中心 社會保障局 Aviris 視力輔助用品專賣店 |
丹麥 | 醫事人員線上進修平台 |
奧地利 | CS Caritas Socialis Diakoniewerk |
📽 延伸參考影片:增能、人本、自尊。
講座後,周傳久老師也與工作團隊持續進行交流,以下是講座後周老師補充訊息:
挑戰1950世衛健康定義的新健康定義,長照時代照顧參考標準也將導致醫療資源重新分配營運。(現在九成以上醫療費用在藥物,而且繼續擴大,但沒能跟上民眾的生活品質期待),專業人員投入照顧的觀念與方式也將改變。
不只是追求傳染病風行時代的古典健康標準,而是激勵人自省、負起責任、有掌握生活方式與衰弱和疾病共處,因應生活挑戰,有能力追求身體情感社交的和諧,能做想做的,生活有目標。
照顧不是把精神投注在問題,而是關注被照顧者想往哪裡去。支持人省思自己現在的生活如何,希望如何,自己願意並選擇,如何往目標前進!
歡迎透過以下管道,了解更多周傳久博士的相關研究:
- FB粉絲專頁:周傳久的高齡長照世界
- 公視獨立特派員專題節目:https://innews.pts.org.tw/member/Nw
- 公視前進超高齡社會: https://www.facebook.com/Chou.agefriendly
本活動的主辦單位「熟齡生活實驗室」是由「預見科技桃花源」、「合好一起錸」、「孵大學」以及「Impact Hub Taipei」共同舉辦,「預見科技桃花源」創立者史欽泰院長主張,接觸到許多年輕學生與教授,他們對於未來的想像與憧憬很值得被發掘,過去產業經濟發展多市場導向,較少著重自我觀照,預見科技桃花源希望能透過跨領域的平台將不同資源結合,讓大家回過頭關心自身需要。其中,熟齡生活是我們正在面對的議題之一,在系列講座的開場中邀請到周傳久博士為我們分享他關注歐美等最先面臨高齡化衝擊的『先做國家』的實務心得。
針對「熟齡生活實驗室」,預見科技桃花源王俊程計畫主持人說明這個平台的初衷有兩個面向 : 希望能吸納更多想改變自己生活的人來共事,可能是完成自己的夢想,也可以是支持別人想做的事情,共同落實彼此對銀髮生活的想像。一起運動、實現夢想或共築熟齡住宅空間。接著,秉持「萬事都互相效力」的精神,藉由每個人交流自身不同專長,可以跨領域結合與發想,讓熟齡生活有更多可能。
倘若您對熟齡議題有更多想法,歡迎與我們聯繫,期待與您更進一步交流!
重點整理:楊欣恩,責任編輯:陳俞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