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設計展方落幕,總策展團隊登出新竹,唯有在地策展團隊鴻梅文創志業(品牌名為或者)繼續深蹲新竹,透過打造分散式美感生活基地,傳遞新竹的生活美學。桃花源計畫邀請推手Ben陳添順董事長蒞臨跨領域學習講座,闡述他返鄉深耕文創志業的心路歷程。

以五感體驗領略生活中的美好時刻
離開週四下班壅塞的車潮,步入園區公會大樓二樓大教室,馥郁芬芳的野薑花香撲鼻而來,在講堂門口輕食區陳列了以野薑花葉包裹的是由或者風旅MUI14新竹在地食材餐廳運用當季本地食材所準備的風味飯糰、養身潤喉的金棗紅茶與安神的明菊茶。而在講堂一隅陳列的是由或者工藝櫥窗所挑選的工藝精品以及或者書店 關於新竹在地文史介紹的書籍。在講座開始之前,與會的聽眾便開始體驗鴻梅文創所精心準備的佈置,投身科技工作的人們美感細胞也逐一被喚醒,臉上的剛硬線條也隨之放鬆軟化。


鴻梅文創的推手Ben陳添順董事長,曾任四零四科技 總經理及集團執行長,過往在商場上佈局全球市場的科技業高階經理人。然而在四海為家的忙碌生活後,Ben與公司核心經營夥伴協議,在55歲壯年時急流勇退,將舞台交付傳承給年輕人退居二線,同時也能夠投入挖掘自己的熱情,開展新的人生探索旅程。
急流勇退交班,再次築夢
出身新竹香山區的Ben早在2008年與手足共同成立了「財團法人鴻梅教育基金會」,基金會名字分別取自父親陳鴻蘭、與母親李梅妹名字中的一字。初期以新住民、外籍配偶第二代為關注對象,並為偏鄉兒童提供所需教育資源藉此回饋鄉里,幫助更多需要資源的人。
基金會於2013年也轉型為「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擴大議題關注台灣青年藝術家的生涯發展,並透過設置「鴻梅新人獎」給予藝術心血支持,透過定期辦理獎項與陪伴得獎青年拓展視野。此時Ben對於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期待,是透過公益服務,為家鄉為台灣的藝文發展帶來價值。
陪青年旅行探索,也為自己展開新路
轉捩點出現在2015年陪伴「鴻梅新人獎」得獎者到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與東京見習旅程,在旅途尾聲來到了印象中對陌生人相對冷漠的東京,當年蔦屋書店正逐漸展露頭角,不諳日文的Ben夫妻隨機向路人詢問時,憑藉著Book Store這個關鍵字,獲得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深具榮譽感地親自引領他走到書店門口,這個體驗讓Ben有深深的感動與衝擊,一個具有人文溫度的品牌,能夠讓在地人如此具有榮譽感!
原先是期待啟發青年的旅程,沒有料到旅途中的一段美好插曲,深受啟發的卻是Ben本人,旅途後Ben正式奠定了跨領域開拓第三人生的方向,透過建構具備社會企業精神的文創平台「鴻梅文創志業」,落實他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Ben開始回到自己的故鄉,透過深度的到各個角落探訪靜靜的在新竹14鄉鎮市用心耕耘的各種產業專家,並禮聘各領域專家落腳新竹加入團隊,透過新舊觀念、東西文化的交融,打造只能存在在新竹的生活美學風格。
「或者」,以及更多的可能
以地方創生為使命,串聯地方文化社群,
建構共好、永續的合作平台,
提供文化消費者更全面、深刻的在地文化體驗。
鴻梅文創志業推出的品牌命名為「或者」,生活並沒有絕對,放下科技人精準必須0和1的執念,擁抱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創造更多的良善交流的可能。
由或者書店作為開端,藉由書籍、活動、蔬食策展,於竹北高鐵附近的新瓦屋經營「BOOK+」閱讀與「分散式美術館」計畫,在這個舊的社區改建的文創聚落與外縣市接壤的入口,打造第一個鴻梅「讓在地人驕傲,旅行者憧憬」的人文美學風景。
Ben也正式從從雲端科技業的商場老將,轉換身份與心態,回到故鄉蹲低推動地方創生。
2019年起,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再拓展業務範疇,投入台灣工藝的傳承與推廣。除持續串連資源新生代工藝人才的培育之外,同步啟動「器質生活Crafting Quality of Life」計畫,也在大同路上經營或者工藝櫥窗,透過知識講堂、沙龍對談、專題策展、體驗活動、親子說故事、美感工作坊及風土走讀等生活化的方式,向大眾推介風土交融的台灣工藝之美。
留下台灣設計展能量,深蹲探索新竹設計之美
這幾年來台灣在各縣市輪流舉辦有設計展,用意是透過策展深度挖掘不同城市的底蘊,並且透過帶來設計能量的嶄新刺激,引領各個不同的縣市蛻變為更美好的風貌。
但要舉辦國家級的大型展會,有能力承接的單位多半來自台北,雖然在策劃執行期間帶來豐沛活水,但往往在展會結束後,團隊與資源一撤離,在地的能量方被喚醒,馬上就無以為繼。2020年台灣設計展,鴻梅文創便有幸以在地團隊身份和來自台北的策展團隊合作,在舊城區擘劃精彩的展演活動。
10天展期轟轟烈烈地結束後,新竹市歸於平靜,與其他展會不同的是,藉由在新竹深度經營的鴻梅文創佈局,2020年台灣設計展的能量持續透過鴻梅文創各個據點持續的深入各個角落,持續發揮影響力:
座落在大同路108號的「或者文史書房」、甫成為新竹市合法民宿第一號的「或者風旅」,整合新竹縣市共計14鄉鎮市物產的餐廳「MUI14」、正在整備中的影像博物館「或者光盒子」以及新竹第一家百貨公司「新州屋」也在今年度尾聲與明年逐一以在地風貌主題,對在地人與旅人敞開雙臂。
人生的第二曲線,也是新竹的第二曲線
在Ben的心目中,科技與文化資源都具有得天獨厚優勢的新竹,不僅只是被經過的城市,應該長出讓在地人驕傲,外地人欣羨期待造訪的生活美學之城。Ben引用韓第的第二曲線說明自己的策略。在自己人生的第一條曲線尚未觸頂時,便展開第二曲線的探索,並掌握充足資源(金錢、時間、精力) 熬過第二曲線的起步階段,能夠更加事半功倍的再次創造高峰。
而新竹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也造就了高知識、高收入水平、高素質的人們,如何在掌握充足資源的同時,開始擘畫城市的第二曲線,締造真正能夠黏人的風土文化與生活風格,是可預見的美好未來。
跨領域創業必須經歷的理性與感性拉扯,對於鴻梅文創還是現在進行式,過去營運科技產業的管理方式,如何在更保有人味的運用在經營文創志業更是目前面臨的挑戰。Ben也坦言,目前鴻梅正在探索找尋商業模式並追求損益兩平的方式,但他更希望透過自己拋磚引玉,能夠邀請竹科的科技人發現新竹的美好,進而也投入支持鴻梅文創志業的理想。
Ben邀請與會的聽眾以以下的方式協助鴻梅推展志業
• 分享與宣傳
• 參與活動導覽/駐點志工
• 贊助(鴻梅文創)
影像博物館整修、紀錄片拍攝、燈會策展、國際工藝生活藝術節(2021年底)• 捐贈(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1器質生活、國際工藝生活藝術節(2021 年底)

與會的聽眾都為Ben的真摯分享與初衷深深打動,會後的交流時間也熱絡不已,透過跨領域學習講座搭起不同單位之間的橫向連結,也藉由主題講座搭起了交流的空間。
跨領域學習講座為新竹科學園區跨域學習平台,目前共計有10個共同辦理單位: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新竹市企業經理協進會、外貿協會新竹辦事處、中國工程師學會新竹分會、工研院院友會、新竹科技產業服務協會、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科學工業園區同業公會、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團隊。
各個單位每年輪值一場次主題講座,並安排在台灣科學工業園區同業公會講堂舉行,透過聯盟共同推廣活動,提供新竹科學園區從業人員跨域吸收新知的重要平台。
跨領域講座系列48-鴻梅志業的分享,講座後的整理報導內容相當傳神,讓出席者再次回味加深體驗,未能出席者也能神遊一番,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
除了分享的內容,連同當天現場的布置與餐飲,就是具體呈現鴻梅志業的核心價值-讓人體驗處處可以是美的生活。主講者-陳董事長,所說與所作,名實相符,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