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台北搖籃計畫(AAMA)2020年導師小旅行來到新竹。過往旅人提到新竹,第一印象往往會直覺想到新竹科學園區,便難再多做陳述,這次由AAMA成員,以「賣台計劃」著稱的飛亞旅行社MyTaiwanTour安排行程, 也因此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有機會協助企劃下午的旅程,透過值得認識的案例與貴客介紹新竹的美好。

為青年撐腰的前輩們在新竹聚首

AAMA ( Asia America MultiTechnology Association)是從美國亞裔創業家出發所辦理的創業家社群,於2012年由《數位時代》發行人詹宏志與華宏創投副董事長暨總經理顏漏有,推動AAMA台北分會「台北搖籃計畫」,時任資策會董事長的史欽泰院長亦為AAMA台北搖籃計畫草創時期的理事兼顧問。而這次來訪新竹的AAMA導師們中,有多位共同投入輔導工作的老朋友,因此作為新竹東道主。預見科技桃花源的發起人,史欽泰院長也向各位導師娓娓道來對新竹的光榮與挑戰。

「新竹是一個很奇怪的地方!新竹的人拼命努力但生活沒有得到『回報』,可是我也看到非常多的人在地覺醒,但力量太小。」 -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發起人 史欽泰榮譽講座教授

史院長站在偌大的影像博物館前,侃侃而談,自工作崗位正式退休後發起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的初衷,回顧過去看到許多實驗室裡的創新能量因KPI而終止,因而期待透過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以清華大學為基地「點亮一個火把」並吸引其他火把靠攏,如何運用科學的力量以生活美好為主題實現過去不存在的火樹銀花。

台北搖籃計畫

史欽泰院長與AAMA導師們說明「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發起初衷

歷史文化的新竹舊城區卻與經濟「護國神山」科學園區長年因種種原因沿著光復路斷裂為兩個平行世界。新竹是一座營養失調的城市,史欽泰院長便是看見科技產業倘若只是一味滿足「採購」的需要,而忽視以人為主體的重要性,將會自我侷限,因而引進服務科學(Service Science)到新竹,解決「人的需要」,而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便是為了更進一步的透過交流,分配不均的資源流動,實踐跨領域共創的可能性。

“KPI is misleading”

在追求產業升級與轉型,單單只有單一老師/工程師的能力很強不夠,跨領域從需求面出發不容易執行,在史院長一生職涯中,不論是半導體產業奠基,工研院的產業推動,以及推動科技管理專業發展,一再歷練「摸石子過河」般在黑暗探索的旅程,他期待桃花源計畫能夠繼續擁有試錯精神,並嘗試用四兩撥千斤的方式,透過資源整合,與在地團隊共創勾勒因科技與人類需求良性溝通的應許之地-科技桃花源。

落地深蹲,科技人『或者』可以這樣

鴻梅文創志業董事長陳添順Ben曾任四零四科技總經理及集團執行長,過去作為佈局全球科技業的高階經理人,現在透過新舊觀念、理性與感性的對話與融合,回到故鄉新竹挖掘在地DNA重建新竹城市生態系。

Ben談起創立「或者」品牌的機緣始於一趟日本旅遊的意外插曲,因關鍵字「bookstore」由東京在地人領路帶他踏入當時尚未進駐台灣的蔦屋書店,讓Ben深深體悟到:「一個城市需要自己的特色書店」。或者,是一個空間,轉譯地方文化風土的展示場域,透過最璞真的溝通觸媒-食物,展開在地居民與旅人的對話。

台北搖籃計畫

鴻梅文創志業董事長Ben(左)接待AAMA導師呈現新竹城市新風貌

由Ben領路AAMA導師一行人穿梭於新竹舊城區新州屋、大同108再生基地、或者工藝櫥窗最後回到影像博物館,總步行路程不到10分鐘的經營據點,因Ben落地深蹲的爬梳與解說,新竹不再是個被經過的城市,或者團隊持續解鎖分析城市DNA,創造值得旅人駐足的美好。

台北搖籃計畫

眾人聆聽Ben如何跳脫科技人思維經營文創據點

AAMA導師們打開由或者風旅準備的下午茶餐盒,秋天時令的北埔柿餅遇上細緻的紅豆泥佐瑪斯卡彭奶油,翻轉提拉米蘇「請帶我走」的甜點意涵,打包在地風土特色透過食物五感體驗新竹

預見科技桃花源,連結城市角落的美好

診斷新竹「重理工,輕人文」營養失衡的城市體質,資源豐沛卻分布不均,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主持人王俊程教授以服務科學專業,希望透過跨領域的交流串連科技與社會需求,創造學術、研究、產業與新創團隊合作共創的機會及場域,展開一系列跨領域解方。藉由這次AAMA導師小旅行的機會,預見科技桃花源邀請近年來密切交流夥伴團隊共同來到影像博物館進行「微成果發表會」,呈現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平台廣泛且具包容性、跨領域議題經營的精彩分享。

台北搖籃計畫

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主持人王俊程教授介紹案例與聚焦議題

再創熟齡價值,第三人生一級玩家「老玩客」

帶著題目返回清大服務科學所尋找答案,老玩客創辦人廖健妤發覺父母屆臨退休生活卻喪失生活重心,因此導入服務設計專業,尋找行為改變突破點,試圖在全台灣最年輕的城市新竹經營50+ 熟齡健康生活設計。

廖健妤與AAMA導師們分享,即使作為體育資優生,邀請父母建立健康運動習慣的過程中仍充滿了爭執與碰撞。在「每三個人就有一人懂得程式語言」的新竹,擁有高密度的智慧熟齡人口,老玩客持續透過服務科學設計思考專業與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吳順吉教授實驗室以IoT生理數據監測系統,試圖用以人為本的需求導向,結合高齡樂活與智慧科技的實踐。

延伸閱讀:老玩客為高齡生活設計,玩出回甘人生

台北搖籃計畫

老玩客廖健妤:「我這時候才發現,我想給的並不是父母所想要的。」

清華大學摸魚教授,跨領域關懷水域復育大尾鱸鰻

台灣俗諺中的「大尾鱸鰻」特別指稱兇惡的流氓,早些年台灣島上倒也確實有不少鱸鰻傳說!在AAMA導師小旅行這天(國曆11月7日)恰為「立冬」,節氣上是冬季的開始,因此摸魚教授曾晴賢實驗室團隊特地準備鰻魚湯作為「健脾胃、養腎氣」的冬季進補。

台北搖籃計畫

招待AAMA導師立冬進補鰻魚湯

炙燒過的雙色鰻倒入由蘋果、無花果與藥材煨煮的清湯,眾人一面品嚐鰻魚湯一面聽著建立全世界淡水魚類基因定序專家曾晴賢教授訴說鱸鰻的傳奇故事。曾教授藉由鱸鰻洄游特性及耳石分析投入艱困的鰻苗培育工作,淡水鱸鰻復育的未竟之路曾教授期盼找到與生態、商業與學術研究三方永續的平衡點,持續推廣台灣原生物種大尾鱸鰻。

延伸閱讀:從公務員到摸魚教授,櫻花鉤吻鮭命定的羈絆

台北搖籃計畫

曾晴賢教授分享鱸鰻復育計畫

東門市場開門工作室,歷史空間轉型

位在新竹市中心的東門市場曾經是全台灣最進步且現代化的傳統市場,說是傳統市場,交易品項卻無所不包,生鮮百貨之外,舶來品、藝術品等等生活精品也在此交易,也在市場中有匯兌交易,老攤商回顧在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短短幾十米的中央走道摩肩擦踵得要費上幾十分鐘才能走過,繁華的全盛時期得用大塑膠桶裝鈔票捆才有辦法容納每日收到的貨款,經濟規模甚至超過今日新竹的購物中心。

而在社會結構改變下,東門市場逐漸衰敗,經歷為期不短的「黑暗時期」,許多人根深蒂固認為東門市場是街友與毒品犯罪的溫床,絲毫不敢走近的治安死角,直到2015年清大服務科學所王俊程老師所主持的計畫中,由陳泓維博士帶領團隊進駐設立「開門工作室」,推動青年創業基地,並且透過文化體驗活動、深度導覽呈現東門市場不同的風貌,也間接讓一扇扇深鎖的鐵捲門打開,直至現在,從早市、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場,東門市場幾乎可以說是ALWAYS OPEN,在不同時段展現不同的容貌,包容接納城市中形形色色各種人。

台北搖籃計畫

陳泓維博士與AAMA導師分享「開門工作室」如何活化城市空間

由泓維帶路AAMA導師們於傍晚時分來到華燈初上的東門市場,團隊原先意在活化三樓空間,並且提供青年創業與實驗的基地,沒料想到活化的效果居然先從一樓開始發酵,人潮猛爆式湧現,曾幾何時新竹東門市場的google熱搜程度甚至超越了知名的台北東門市場,而居酒屋、小吃攤、各類小酒館燈紅酒綠目不暇給,一改過去市場鐵門深鎖的蕭條景象,成為了年輕人美食相關領域創業的試金石。

暢通橫向資源連結,預見科技桃花源期待透過活動擴散、媒合、加速從0到1的創新創業跨領域能量,近期亦聚焦探索半導體產業的歷史與科普工作,試圖以「竹科小旅行」挖掘半導體先驅的產業軌跡、轉變民眾對於新竹科學園區既定的刻板印象並尋找新竹科學園區多元的生活樣貌。

台北搖籃計畫

夜幕垂降後熙攘擁擠的東門市場一樓

沿著新竹第一街,品嚐新舊時間與空間融合的濃縮咖啡

「我在巴黎留學的時候一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散步路徑,
是一個當地友人帶著我到一個墓園裡唱《L’Internationale國際歌》
憑弔巴士底獄的抗爭者。
我也才開始反思,
那麼當我要向人介紹我的故鄉時,
我應該要展現怎麼樣的精神。」

旅行的尾聲,預見科技桃花源邀請新竹在地文史工作者李元璋老師,實際走讀導覽新竹的城市故事。一個城市的特色景點應該要能同時繫起過去與現在記憶,李元璋老師為AAMA創業家導師規劃專屬的新舊創業家新竹城市散步路線。

2023 03 31 下午11.27.52

新竹同知沙龍 李元璋老師

在大眾眼中的新竹,經常是個被路過的科技城,縱使有強勁的產業,卻難以了解文化底蘊,但新竹恰巧在兩岸的在台南崛起後也成為台灣治理重鎮,在清領時期更設有新竹同知衙門,緊鄰在城隍廟旁,也因此在舊城區的中心是舊時政治與宗教的信仰中心。而海峽兩岸最短距離也在新竹港,過往也是重要的貿易集散地。古時竹塹的重要程度也可在歷史上曾有過三道城牆中略知一二,整座新竹舊城區有如一顆滋味的溏心蛋,濃縮了300餘年的故事。

2023 03 31 下午11.28.00

李元璋老師說明新竹鯉魚穴脈傳說

以鯉魚穴觀音亭的風水傳說做了引子,李老師也細數了新竹學風鼎盛,幾位傑出的新竹人如開台進士鄭用錫、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先生的老家,以及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恰巧就在風水穴位之上,打趣邀約來賓快在其他風水寶地置產嘉惠後代,惹得大家忍俊不已,但也是因為多年來積累政治經濟與文化厚度,才能造就新竹的得天獨厚。

在新竹市,新與舊,傳統與創新交融,編織出獨特的風景。貴賓隨著李元璋老師的導引,經過了富庶的銀樓街,走過了舊時竹子城城門的遺址,沿著清代最早開始商業貿易的「新竹第一街(暗街仔)」前行,懷想當年先民開發時為了防禦工事而建構出來崎嶇小巷,有多麽的得來不易。拐個彎後來到城隍廟前,細細賞味城隍廟為了紀念鯉魚穴傳說的而設的龍鯉雕像。

2023 03 31 下午11.28.13

李元璋老師帶領走讀新竹第一街(暗街仔)解說新竹舊城區發展起源

接著遁入廟前小巷中見域工作室所經營的空間的『域室』,見域是由一群來自外縣市的清交學子組成,透過媒體、策展等方式探索新竹的美好,而目前進駐在店鋪中的是由清華大學校友組成的新創團隊『波豆』,兩位愛好咖啡的同學為了要解決小型店家烘豆的難題,而嘗試運用微波技術開發烘豆機,他們運用自己打造的原型機烘培豆子,試圖將舊城區作為自己的推廣場域,跨出實踐夢想的第一步。

2023 03 31 下午11.28.22

『域室』內進駐創新研發微波烘咖啡豆『波豆』團隊

而在購入多次盲測大賽後最受好評的竹塹肉餅後,李老師引領大家鑽進有如摸乳巷一般狹小的小縫後,一行人驚喜發現自己從熱鬧的北門街上鑽出來,遠比大稻埕街區多上百餘年歷史的北門大街,過去郊商林立、富商巨賈群聚的,以最具傳奇性的新光集團吳火獅先生工作的商號談起,並欣賞最具代表性的周益記老屋乘載的歷史記憶,最後來到當年竹塹舖戶、船戶、水郊商進行國際貿易貨物集散地長和宮。

台北搖籃計畫

以五座巴洛克風格拱門彰顯地味的周益記

週末的新竹舊城區熙熙攘攘,夜燈點起但大夥兒意猶未盡,在經歷一小時的徒步深度參訪後,創業家導師們品嚐著「金喜豬大桔」風味飯丸子踏上歸途,而我們期待透過這次的交流與展演,上車前各位導師前輩興奮嚷嚷的:「下一次,還要來新竹玩!」能夠串連起更多新竹的嶄新故事與發展。

特別感謝單位(按筆畫順序):

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友會
老玩客股份有限公司
開門工作室
新竹同知沙龍李元璋老師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曾晴賢教授實驗室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AAMA台北搖籃計畫
鴻梅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MyTaiwanTour飛亞旅行社

文案撰寫:鄭昀妮
審稿編輯:陳俞帆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