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110學年度新竹半導體產業發展史》修課學生
清華大學科管院學士班二年級趙喬萱創作
ERSO文化與叛逆的胡定華
古云:「失敗為成功之母」,在每一個成功的事件背後,必定充滿著傷痕累累的錯誤與失敗。在將近40年前的電子所ERSO,所有東西都是新的,沒有人敢保證研究一定會成功,因此當年因為政府經費上的縮減,大幅影響積體電路與電腦工業發展計劃,在研發與設計路上,所有的風險與危機,胡定華先生都替ERSO頂了下來。
現在實驗室與科技業中,研發與設計中出現錯誤是十分合理的狀況,但在當時的電子所ERSO,卻是不被允許的。叛逆的年輕人:胡定華,將自己的獨到見解應用於電子所的工作環境,積極替工程師們爭取犯錯的機會與空間。也留下了所有科技人精神來源的ERSO文化:開放、自主、勇於嘗試、不怕失敗、容錯環境,有理想、有擔當、有團隊。在開拓新產業的路上,必定跌跌撞撞,我們僅能由現在去回顧當年的艱困,知道電子所珍貴的文化外,但必須往前追溯源頭,了解當初為何因為這些文化,使胡先生被當叛逆也要堅持捍衛的故事。
在不確定性與錯誤中尋找平衡
因為研發是在做不確定的事情,當所有的東西都是新的,就會被質疑、被計算風險、被放大檢視,在法律規範與經費使用都是前所未見的情況。因為不確定會不會犯法,上級會更加嚴格去訂定規範,從而使研發工程師無法發揮所學或嘗試新技術;在不確定計畫是否會竹籃打水一場空,也在採購、使用技術與經費給予,間接有了限縮,也使工程師在出現錯誤的情形下,容易被指責或懲處,因為浪費了國家資源與經費。這些公務員心態就是抱持著不冒險、少做少錯的出發點,或許這些觀念在平常沒有很大的問題,但在科技業,尤其是草創時期最需要創新的時間,就是一大傷害。
工程師們在許多規範下會無法進行實驗與研發。當一個產業被國家決定要好好發展時,最容易出現的衝突就是公家與私人之間平衡的拿捏,ERSO創立是拿公家的錢,在民間創業風潮尚未興起之前,擔負著領先的責任。這份責任意外的重大,卻意外的艱辛。萬事起頭難,這句話非常適合用在這邊,我們知道當時那群年輕人的艱辛,也了解了因為使用公家資源的關係,導致研究上出錯會被譴責的結果。不過在創業創新的路上就是需要無數的失敗、無數的嘗試才能進步、才能慢慢迎向成功,因此胡定華先生願意為了ERSO付出,提倡現在大家在研發界已經融入骨子裡的ERSO文化,對當時的大環境來說十分的偉大。
感謝所有理所當然的得來不易
所有發明與創新的目的都是為了人類更好的前途。容錯環境的建立並不是大家現在認為的理所當然,而是當年的胡先生替現在的我們開創出來的。在實驗室參與研發的時期,我了解到創新與錯誤如果不被允許,有多麼的難過以及壓力是多麼的大,因為有錯誤,我們才能從錯誤中學習更多東西,有因為有錯誤,我們才能了解通往成功的方向該如何調整。我們知道創新的艱難,現在也要知道創新背後支持的力量來源也是如此的不易,容錯文化鼓勵犯錯,但要從錯誤中學習;容錯文化已深植每個研發人的心中,但要記得它的故事。ERSO就像是當初命名的初衷一樣,不只帶領著電子業前進,也從服務的角度去照顧到數十年後的我們。
📌 參考資料:史欽泰老師上課講義,胡定華先生照片:https://reurl.cc/DZj7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