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風味流轉,電子鼻聞好嗅滿(上篇)

茶葉的風味流轉,電子鼻聞好嗅滿(上篇)

清華大學電機系鄭桂忠教授,帶領聽眾一窺電子鼻是如何像人的鼻子運作。長達十年的前瞻研發能量,走出實驗室延伸成立新創,從海鮮聞到假酒、掃毒,在醫療上也能救人救命,期待能持續運用仿生嗅覺科技,為社會提供合適的解法。

read more
邁向超高齡社會後:借鏡歐美經驗,打造有價值的幸福老後

邁向超高齡社會後:借鏡歐美經驗,打造有價值的幸福老後

周博士分享他所認同的觀點: 世界上高齡社會的發展,沒有先進國家,只有「先做國家」。他國是比我們早碰到這些問題;雖然碰到問題借鏡國外經驗是不錯的方式,然而我們自己發生的問題,我們應該對自己更瞭解;需先了解自己國內發生問題背後的原因與價值基礎,再思考解方,在不了解自身條件時,一味追求國外的作法,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甚至創造出更多問題。

read more
鴻梅文創-讓在地人驕傲 旅行者憧憬的文創志業

鴻梅文創-讓在地人驕傲 旅行者憧憬的文創志業

2020台灣設計展方落幕,總策展團隊登出新竹,唯有在地策展團隊鴻梅文創志業(品牌名為或者)繼續深蹲新竹,透過打造分散式美感生活基地,傳遞新竹的生活美學。桃花源計畫邀請推手Ben陳添順董事長蒞臨跨領域學習講座,闡述他返鄉深耕文創志業的心路歷程。

read more

風城新風貌3【AAMA導師秋季小旅行】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台北搖籃計畫(AAMA)2020年導師小旅行來到新竹。過往旅人提到新竹,第一印象往往會直覺想到新竹科學園區,便難再多做陳述,這次由AAMA成員,以「賣台計劃」著稱的飛亞旅行社MyTaiwanTour安排行程, 也因此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有機會協助企劃下午的旅程,透過值得認識的案例與貴客介紹新竹的美好。

read more

風城新風貌2【AAMA導師秋季小旅行】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台北搖籃計畫(AAMA)2020年導師小旅行來到新竹。過往旅人提到新竹,第一印象往往會直覺想到新竹科學園區,便難再多做陳述,這次由AAMA成員,以「賣台計劃」著稱的飛亞旅行社MyTaiwanTour安排行程, 也因此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有機會協助企劃下午的旅程,透過值得認識的案例與貴客介紹新竹的美好。

read more

風城新風貌1【AAMA導師秋季小旅行】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台北搖籃計畫(AAMA)2020年導師小旅行來到新竹。過往旅人提到新竹,第一印象往往會直覺想到新竹科學園區,便難再多做陳述,這次由AAMA成員,以「賣台計劃」著稱的飛亞旅行社MyTaiwanTour安排行程, 也因此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有機會協助企劃下午的旅程,透過值得認識的案例與貴客介紹新竹的美好。

read more

『文化沙漠科技城的轉生』台灣設計展 Check in 新竹

2020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1日期間限定的「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在科技城新竹火熱上映中,以「新竹獸」為意象,萃取科技城養分與精華,整座城市都是餵養新竹獸的孵化器!

預見科技桃花源團隊在展期間在位於新竹公園及舊城區的主展會場進行深度調查,想知道科技史控專屬的新竹獸觀察紀錄嗎?我們篩選出三個不容錯過的精彩熱點,融合美學重新認識科學園區的秘密以及生活型態!

read more

和高齡生活「合好」:如何賦予第三人生價值

台灣矽谷新竹,因半導體產業聚集長年湧入大量高科技含量的年輕知識份子,使新竹市成為全台灣最年輕的城市,根據新竹市民政處2019年12月底統計資料調查,65歲以上高齡人口僅佔總城市人口數12%。然而,光碟片科技巨擘錸德集團,於2016年超前部署跨足銀髮產業,打造不剝奪長者自理能力及尊嚴的日間照顧場域,並於2020年7月正式將該系統導入位於竹北的新據點「合好一起錸」。

長期關注新竹在地熟齡健康、亞健康社群議題的清華大學社會企業研究中心-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團隊,亦於試營運期間接受邀約,由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發起人史欽泰榮譽教授為首,協同新竹創新創業產學夥伴共同前往合好一起錸進行為期半天的參訪行程。

read more

未來人生圖鑑:外骨骼、機器人、遊戲體驗陪你過生活

拜科技進步所賜,人類的生命不斷延長,前所未有的需求都成了待挖掘的寶藏,越來越多國際頂尖團隊投入研究高齡者的需求,開發專屬未來世代所需要的服務。

搭乘台北捷運文湖線南港展覽館站下車,開展第一天雖是上班日,但人潮已經小小湧現。捷運中不難發現數名穿梭在月台的輪椅使用者魚貫進入通往展場大廳的電梯,共襄盛舉今年度因疫情延期舉辦的「2020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

read more

尊嚴生活福祉科技幫大忙!高齡/失智和失能也能過快樂人生

走進早餐店,點份土司肉夾蛋與一杯大冰奶,閱讀報紙佐餐時,你是否曾經察覺已經習慣傳統媒體的分類模式了呢?

區分為「國際」、「社會」、「娛樂」、「運動」,而隨著現代的資訊愈來愈複雜,這樣的分類是不是依然適合閱聽人做資訊內容的篩選?而多少對閱聽人有價值的內容,因為分類而被錯過了呢?

read more

我想要找

文章分類

追蹤我們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