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we are
TechTHY
預見科技桃花源
TechTHY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由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先生發起、清大服務科學所王俊程教授主持、工研院院友會支持的計畫,顧問團包含工研院院友會、竹科企業經理人、教授等等專家學者。
計畫期望透過跨領域的交流,串連科技與社會需求,讓新竹學術、研究、產業與新創團隊的資訊能夠互通,進而合作共創,推動社會創新。
以服務科學「以人為本」的思維為核心
珍視每位新竹熟年的人生經驗值,期待能匯聚跨域資源和交流資訊
串起群體需求與技術應用的互惠合作, 推展社會創新的腳步
What we See
當談到新竹與科技,你想到了什麼?
工業技術研究院創立近50年,催生台灣高科技產業動能的新竹科學園區,半導體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佇立於此,緊接著竹北生醫園區等聚落成形,新竹因而有「科技城」、「台灣矽谷」等美稱,可說是台灣的產業引擎。
由於產業與學術機構的蓬勃發展,強大的工作拉力吸引外地人口來到新竹定居、落地生根,自1980年代隨著工研院、科學園區成長的熱血青年與少女們,如今即將或預備步入退休人生。
與上一代長輩不同的是,正值熟年風景的這群世代,經過數十載的人生洗禮後,知識含量與專業技能都達到一定的高度,身上具備豐碩的軟硬職能、產業資源以及開創實力,內心也渴望在下一個人生階段,能夠持續付出與貢獻。
熟齡者的智慧和經驗應被視為寶貴的資產,我們認為熟世代具備豐沛的洞察力與行動力,有能力規劃和實踐想要過的生活,延續自我價值,在地方長出良善的循環與共好的榮景。
科技業的刻板印象,生活缺少人味和溫度?
重點產業與研究機構林立,新竹做為沉默但堅實的產業推動者,然而人們投注大量精力在職場,勞苦的背後犧牲家庭與個人生活的時間,下班後鮮少談論工作內容,資訊不流通、知識門檻高,使外界對於科技業產生隔閡和負面印象。
科技城熟齡的聲音不易被聽見,在新竹生活只能靠自己想辦法?
新竹三高一低的獨特DNA:「所得高」、「出生率高」、「教育水準高」、人口結構「全國最年輕」,使得近幾年目光聚焦於年輕族群的需求,即使在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之下,新竹中高齡的需求受到忽視,在科技成熟的環境下,缺乏對應的資訊和服務協助解決生活中的疑惑和不便。
科技如何落實人性需求、發揮社會影響力?
需求與科技應用不該是兩條平行陌路,在實踐經驗上,應提出更有效率與效益的使用和連結的方式。希冀能整合技術端的軟硬資源與觀點,以人為主、科技為輔,為不同的社會議題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滋長社會創新的力量。
What we Do
使命與任務
預見科技桃花源串聯新竹跨領域熟齡大眾的軟硬職能,展開社會與科技之間的對話,梳理用有溫度的方式與科技相處,並從需求出發,探索技術應用的情境和場域,媒合社會創新團隊與科技的合作,期待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為地方投入心力,施展自身價值,進而建立生活在新竹的認同與歸屬感。
我們深深相信,50+群眾的經驗與記憶是可貴的文化資產,走過的每一步都成就了今日的風景;因此我們敲門紀錄,力圖推廣「半導體產業博物館」,累積科技產業史故事庫。
我們深深相信,50+群眾的第三人生不僅在活力上和年輕世代同樣豐沛,在行事決策上也更顯智慧;因此我們與夥伴推動「熟齡生活實驗室」,陪伴新竹熟齡打造健康質感的生活。
我們深深相信,50+群眾彼此所懷抱的資源,可以透過互動與交換共創出新的解決方案;因此我們查訪需求,探問資源,期許自己成為匯聚科技與需求的黏著劑。
半導體產業博物館:累積科技產業史故事庫
台灣半導體產業所傳遞的價值,不應限囿於全球市佔率及股市買賣等經濟面,而是值得從文史視角探究,記錄產業從無到有、到蓬勃發展的歷程。透過文本資料的整理,以及工作者的口述歷史、經驗分享,期待傳遞堅毅創新、勇於挑戰的可貴價值。
熟齡生活實驗室:自主打造健康質感的生活
熟齡關注的焦點,與其說是老後,不如說是生活,與老玩客、錸工場、孵大學等長期經營熟齡議題的團隊合作,討論生活多元面向的觀點,並透過議題松機制深化思考、開展專案團隊,盼發展出青銀共創或銀銀共創的榮景。
匯聚社會議題與技術協作,探尋科技解方
整合散落在各處的人與資源,協助科技與社會接軌,透過跨領域交流接觸專業領域以外的知識和想法,產生創新行動。以我們協助媒合而衍生的「茶產業行銷與技術革新聯盟」,導入電子鼻氣味科技,提供客觀數據輔助技藝傳承、優化茶葉製程。